你的位置:炒股配资门户_正规炒股配资_在线炒股配资官网 > 在线炒股配资官网 >

炒股杠杆是什么 重庆老农冒死救下的小红军,50年后报恩,老农跟他提了个要求


发布日期:2025-02-07 23:37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炒股杠杆是什么 重庆老农冒死救下的小红军,50年后报恩,老农跟他提了个要求

文|炒股杠杆是什么

探古论今人

编辑|

探古论今人

有一位传奇的开国少将,人称乞丐将军,名为段苏权。

1934年的一次战斗中,段苏权中弹,红军在长征途中给他举办了追悼会。任弼时的夫人陈琮瑛说:

“……他没牺牲,拖着踝骨粉碎的右脚,一路乞讨,爬回了部队。”

1983年,段苏权成了全国人大常委,多年来,他每次看到脚踝的伤痕,都会想到当年救自己的恩人。

于是,段苏权重返39年前的蒙难之地,四川省秀山县,找到当年的恩人,恩人跟他提了个要求,众人无不动容。

展开剩余95%

段苏权受伤后发生了什么?他的恩人提了什么要求?

负伤

段苏权,湖南茶陵人,1916年出生

,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,全家人靠几亩田为生。

父亲没什么文化,但他知道有文化的好处,所以即便家里条件不好,父亲还是省吃俭用送儿子上学,

段苏权得以在私塾和高等小学读了6年书。

学习生涯很短暂,不过也培养了段苏权独立思考的能力,他也因此接触到了进步思想。

后来,由于时局动荡,段苏权家里糊口都难,不忍心让父母操心,他主动辍学,一方面减轻父母的压力,另一方面为救国救民出一份力。

1926年,

段苏权年仅10岁就参加了农民运动

,14岁加入共青团,随后加入共产党,并于1932年,如愿成为一名16岁的光荣的中国工农红军。

1934年,段苏权性格坚毅果敢,各项能力优秀,前辈们都夸他“是个能干的小伙子”。

段苏权受得起这个评价,他才18岁,就被任命为独立师政委,他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。

同年9月,红二、六军团在贵州会师。10月,贺龙、任弼时等商议后,将两个军团从贵州转移至湘西。部队开拔前,

由王光泽师长和段苏权率领的独立师被留下来

,作为掩护力量,掩护主力部队转移。

独立师有三个团,全师只有大约800人,而敌人拥有1万人左右。双方装备的差距同样悬殊,独立师共有400杆枪,而对方的武器弹药充足。

这种情况下,独立师拖延敌人追击脚步的任务非常艰巨,所以必须尽量避免和敌人产生大规模正面冲突,师长、政委决定采取游击战。

在段政委、王师长的带领下,

独立师竟然和敌人斡旋了27天之久

,凭借游击战,和敌人展开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超过20次。

依靠独立师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斗争,红军主力部队得以安全转移,独立师的任务圆满完成。

然而,段、王带领部队和主力军汇合时,意外发生了。

敌人恼羞成怒,独立师撤退途中,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。我军战士们连续经历了二十多天战斗,身体已经疲惫不堪,弹药也几近耗光。

独立师部队被分割成两部分,其中大约200人被民团伏击,几乎全军覆没。

其余600人左右,在段、苏的带领下进入了梵净山。

11月25日,独立师余下战士昼夜奔袭,从贵州松桃县进入四川秀山县,段苏权和几位通讯班的战士一马当先,带领余下的近600人抵达

梅江场古镇

梅江场中街,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几声枪响,站在队伍最前边的几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。

段苏权右脚踝骨被子弹击穿

,身体瞬间失去平衡,直挺挺摔倒在大街上。

“政委!”近处的几位红军战士担心政委的安危,边往他这里移动,边向敌人猛烈还击。

此时战争已经打响,几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,把段苏权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,有战士来帮他包扎,段苏权强忍剧痛,咬牙坚持道:“别管我,快去支援。”

战士们听说政委重伤,作战更加勇猛,顺利占领了梅江场。开仓放粮,救济百姓后,红军战士从梅江场撤出,继续东进。

击中段苏权的人叫杨光和,后来段苏权重返秀山,还见到过这个人,他刚从新疆劳改回来。据他讲,他当时蹲在一个灶台旁边,有灶台和斜前方的面摊作掩护,红军很难发现他。

杨光和自述,他当年连开三枪,击倒了两位红军战士,

“其中一位当场牺牲,另一位不知道被抬到哪儿去了”

,这位被抬走的就是段苏权。

段苏权右脚踝骨粉碎,经过简单处理后,仍不能站立。王光泽等人把他扶上马,伤势严重,加上路况复杂,一路颠簸,段苏权的脚踝血流不止。

他担心影响军队士气,忍受钻心之痛,挺直腰板,强打精神,率领部队行军。

段苏权可以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,但严重的伤势是掩盖不住了,行军途中,他的血滴滴答答流个不停,染红了行军路。

王光泽等人见他血流不止,屡次劝说,段苏权总算上了担架。可惜当时没有药品,担架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,不一会儿,原本白色的担架被他的鲜血浸得嫣红。

与此同时,敌人发现了独立师踪迹,如狼似虎向我军扑来。一路上,我军和敌人展开多次战斗,但敌人疯了一般,来了一波又一波。

敌众我寡,连续作战多日,又缺乏补给,导致红军战士们精疲力尽,不断有人牺牲、走散、被俘,独立师几乎陷入绝境。

段苏权的情况同样糟糕,奔波多日,他的伤口完全没有恢复的条件,经常刚愈合,马上就因战斗、行军等,再次崩裂。

与内心的痛苦相比,段苏权觉得身上的疼痛根本不值一提

。眼看战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,活着的战士们也饥肠辘辘,行走在湿滑的山路上,摔倒了一次又一次。

除此之外,师长还安排了四名战士轮流抬着段苏权,他觉得自己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。

不能为部队分忧也就罢了,现在还成了“累赘”,以上种种,导致段苏权万分自责。

他不想成为战友们的负担,于是主动要求留下养伤。

看着他苍白如纸的脸,王光泽很纠结。

作为一师之长,他必须为全体战士考虑,顾及战士们的安危,王光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带领大家和大部队汇合。

但是,在当时那种情况下,百姓们一旦被发现掩藏红军战士,极有可能因此丧命。所以,是否有百姓愿意接纳他,还是个未知数,若真怕段苏权留下,怕是凶多吉少。

不愿耽误战友们求生,段苏权的一再要求

“就让我留下吧”

,王光泽思虑再三,把他留在了秀山县。

重生

几位战士把段苏权抬到了一个名为

丰田村

的小山村,这里位置偏僻、人烟稀少,只有几户农民在此定居,外界鲜有人来,是一个不错的藏身之所。

村子里有位穷苦裁缝李木富,他和妻子杨桂花都是善良厚道之人,他们见段苏权岌岌可危,动了恻隐之心,答应收留他。

村里的几家人住得很近,藏在家里太过显眼,不安全,

于是夫妻二人把他安置在了一个无名山洞里

山洞大约10米深,里面有一股泉水,如此便不缺水喝,但阴暗潮湿。杨桂花抱来一捆稻草,仔仔细细铺了铺,算是个简单的床。

第二天一早,段苏权迷迷糊糊间,听见山洞里进来了一群人,勉强睁开眼,

看见了几个民团团丁

,还有头破血流的李木富。

原来,敌人的耳朵像狗耳一样灵敏,不知他们从哪听说李木富家里藏的有红军,今天早上,这伙儿不速之客推开了李木富的家门,逼后者带他们到山洞搜查。

段苏权想起身反抗,奈何身体虚弱,无法动弹,只能任由团丁头子拔下军装,抢走他仅剩的3块大洋。

罢了,团丁头子还不满足,二话不说要朝段苏权开枪。

李木富喊着“莫杀莫杀”挡在两人之间

,劝团丁停手:

“你杀他做什么哟,他脚断了,跑不远的,拿走钱就行了,莫再造孽咯!”

李木富素来为人宽厚,在周围几个村子说话颇有分量,许是他的话起了作用,团丁头子恶狠狠地瞪了段苏权一眼,吆喝一声,带着小喽啰们离开了。

待他们离开,李木富双眼含泪,口中不停地重复着“造孽哟”,手上忙着给段苏权穿军装。

无论如何,总算保住一命,这次之后再也没有敌人来骚扰了。

不过受条件所迫,段苏权的伤没有得到及时、合理的治疗,脚伤已经化脓。见此情形,

李木富用煮过的竹片把他脚踝的脓水刮干净,用盐水冲洗伤口后,敷上从医生苏玉那里抓来的药。

此后,李木富夫妇每天准时送来食物和草药,大约过了一个月,段苏权的伤口已经基本长好,但骨头还没痊愈,右脚使不上力。即便如此,段苏权还是决定离开了。

李木富家里本就穷苦,这段时间管他吃住,还花钱买药,一家几口人只能靠红薯稀饭充饥,眼看老两口身体日渐消瘦,如今自己已经能够行动,他不忍心再麻烦他们,

“是时候离开了”

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,李木富夫妇早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,不忍心他走,但拗不过段苏权,再加上段苏权说需要尽快回部队,他们担心耽误他的正事,所以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
李木富拜托木匠苏仕华,连夜给赶制了两根拐杖,顺便还做了个穿着绳子的竹筒,以便挂在拐杖上,假装乞丐。

李木富夫妇把他送到村口,声泪俱下,依依不舍中,

段苏权拄着拐杖,艰难地下山去了。

段苏权一蹦一跳、一拐一瘸,缓慢行走在陌生的街道中、山路上。

饿了,喝两口乞讨来的粗茶淡饭,累了,随便找个无人的角落坐下休息。

纵然万般艰难,段苏权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,他心中有信仰,重回部队就是他坚持的动力。

然而,他不知道,独立师已经全军覆没,师长王光泽被俘,随后遭敌人残忍杀害。

大约过了一个月,李木富去川湘交界处赶集,不可思议地看见段苏权拄着拐杖流落街头,他没能找到部队,只能沿街乞讨。李木富快步走到段苏权近前,两人相拥而泣。

他们重逢的场景吸引了大量路人的注意,有人走过来,压低嗓音提醒道:

“快逃!团总认出你是红军,扬言要把你丢到河里。”

李木富马不停蹄找了一艘船,又亲自划船,把段苏权送到了湖南境内的茶峒镇,留下一百枚铜钱,这才一步三回头,回家去了。

又不知过去了多少天,段苏权自己乞讨了些钱,加上李木富给的铜板,好不容易凑够了回家的路费,没想到,在土地庙里休息的时候,

全被一个恶丐抢走了

还好他在王村镇遇到了一位好心船老板,免费把他送到了岳阳,又在岳阳经人帮助,搭运煤的火车来到了攸县皇图岭车站。

天无绝人之路,段苏权在车站附近徘徊时,一位名叫

刘维初

的茶陵人根据口音,判断他是茶陵人。

常言道,他处逢老乡,非亲三分故。一番交谈,刘维初对段苏权的遭遇深感同情,便把他带回了自己的豆腐店。

段苏权在他的店里住了42天,这些天里,

刘维初帮他洗头理发,治脚疗伤

,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,段苏权很快能正常走路了。

身体基本痊愈,段苏权于是托人给父亲写了封信,

父亲拿着借的钱来到豆腐店,千恩万谢后,带儿子回了家。

回到家乡后,段苏权日日思、夜夜念,盼望着能够早日归队。1937年9月,靠老乡谭毛狗帮忙,段苏权终于在太远见到了老领导任弼时。

见到段苏权的那天,任弼时吃惊得说不出话,过了很大一会儿,才不可思议道:

“原来你还活着,太好了!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!”

获知段苏权这三年来的经历,任弼时对老区人民的善良仁慈赞不绝口,感慨道:

“等革命胜利了,必须得好好感谢他们!”

报恩

重新归队后,段苏权屡立战功,成长为我国的高级将领。这些年来,他从来没忘过当初救自己的几位恩人。

1950年,段苏权打听到刘维初的下落,

派人把他接来北京

,但刘维初习惯了老家的生活,没住多久就走了。

刘维初常跟人讲:

“我救的这位‘大官’,最重情义啦!”

不过,段苏权始终打听不到李木富的下落,1983年,他曾亲自走访秀山多地,甚至查看了几个山洞,都没有找到恩人的线索。

由于公务繁忙,段苏权不得不满怀遗憾返回北京,拜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帮忙找人。

原来,和大多数救助过红军战士的群众一样,李木富一家也不知道这位被他们救过的红军叫什么。

李木富的儿子听说有人在找救过红军战士的土家农民,于是写信给当地政府,邀请当年那位红军到家里做客。

秀山县领导收到信,派人来核证,确认后,给段苏权寄去了相关资料。看见几位恩人的照片,段苏权热泪盈眶:

“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亲人!”

1984年4月,当地政府送给李木富一块“红军的亲人”牌匾,表彰他的无私。

他回信感谢当年几位的恩情,并随信寄去了200元钱,分给当年救过他的几位恩人。

信的最后,段苏权说:

“人民的恩情是报答不尽的。”

之后,段苏权和李木富保持书信往来,经常给对方寄生活费,还多次托人问他生活上是否需要什么帮助。

一开始,李木富严词拒绝,后来见段苏权坚决,于是提了一个要求:给家乡盖座桥。

段苏权自己出钱,委托当地政府,盖了一座石拱桥,这座桥被当地群众称为

“红军桥”

,段苏权当年住的山洞被命名为

“红军洞”

“红军桥”“红军洞”炒股杠杆是什么,代表着永恒的军民鱼水情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友情链接: